基站天線設置需要重點考慮下傾角、方向角、天線掛高、天線分集距離和隔離距離等參數。有口皆碑的基站天線小型化就是一個發(fā)展方向,就目前的天線技術發(fā)展狀況來講,天線的小型化、集成化可應用很多種技術;由于多系統(tǒng)天線指向相同,這對后期多系統(tǒng)的網絡優(yōu)化增加了一定的難度。下面分享影響基站天線的下傾角設置的三大因素。
1、下傾角設置的信號強度
合理設置天線下傾角不但可以降低同頻干擾的影響,有效控制基站的覆蓋范圍和整網的軟切換比例,而且可以加強本基站天線覆蓋區(qū)內的信號強度。通常天線下傾角的設定有兩方面?zhèn)戎?,即側重于干擾抑制和側重于加強覆蓋。
2、考慮干擾抑制時的下傾角
在基站天線半功率角范圍內,天線增益下降緩慢,超過半功率角后,天線增益(尤其是上波瓣)衰減很快。因此從控制干擾的角度考慮,可認為半功率角的延長線到地面的交點(B點)為該基站的實際覆蓋邊緣。在基站天線周圍環(huán)境理想情況下,下傾角可按以下公式計算。實際上天線的輻射方向圖不可能完全適配三葉草型蜂窩結構。水平半功率角的天線與之比較接近,而水平半功率角為垂直的天線則相差較大。因此對于使用水平半功率角為垂直天線的基站。
3、考慮加強覆蓋時的下傾角
在基站天線分布較稀疏的地區(qū),天線下傾角設定無需考慮垂直半功率角等因素的影響。為保證覆蓋區(qū)邊緣有足夠強的信號,可認為天線主瓣方向延長線到地面的交點為該基站的實際覆蓋邊緣。在基站天線周圍環(huán)境理想情況下,下傾角可按以下公式計算。
總而言之,基站天線的智能化和基站天線的低成本化也是目前基站天線發(fā)展的一大特點。傾角設定的實際應用由于基站周圍環(huán)境十分復雜,經濟實惠的基站天線下傾角設定還須考慮附近山體、水面和高大玻璃幕墻的反射和阻擋。因此具體基站的下傾角可利用上述方法,同時結合具體環(huán)境最終取定。